华人夫妇:移民后,我在澳洲开了家咖啡馆

我们在来澳洲之前在国内做的皮鞋生意,于2018年登陆澳洲以后,经过考察,发现这边的零售和批发的市场相对都比较稳定,不太容易短期进入市场,和太太商量之后,还是觉得做一个咖啡店实体的生意比较稳妥。

曾经也有考虑过贸易的生意,但是由于国内没有渠道,对这方面也比较生疏。

01 国内经商经历与生意考量

有人建议说,以前很多人在家车库里面做贸易,成功拿到了绿卡,但是目前的各方面审核都是趋于更规模化,趋势也是要雇佣本地的员工。

于是,我们考虑做一个餐饮实体店,能够每天有现金流入,万一政策变化还可以多雇佣一些本地员工。

02 为什么选择移民澳洲

其实我们这样的年龄,都是快奔五的人了,真的不想再折腾。我们也是属于来了澳洲就放弃了国内的生意,要在这边重新安居的。

说实话,我们最大的一个考量是孩子们的成长。一儿一女,一个9岁,一个6岁,来到这边之后,能够安排上比较好的私立学校读书,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社会。

移民澳大利亚也是经过一个朋友的推荐,澳洲对于小孩的成长是完全另外一种教学方式。

我和太太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,说简单一些是想小孩“逃避”国内高强度竞争的教育,想要他们的童年轻松和开心,不要太早去烦恼一些课业的压力。

03 寻店与做决定

找过一些生意买卖中介,很容易就把我们“带偏”了。看过一些韩国餐饮店,看过一些中国快炒店,也看过一些奶茶店,还看过花店蛋糕店。最后都看花了眼睛了,越看越做不了决定。

也看过一些连锁店,这些店看起来是不用怎么操心,因为所有的配方,以及进货的渠道总公司都包揽了,也不用自己去做市场营销;我们也看过一些在购物中心的店面,看起来生意是非常稳定的,毕竟有人流量的保证。

我还记得很清楚,在迷茫的时候,我们也收到了一些有经验的朋友给予的建议。

第一,连锁店看起来简单,但是需要掏的连锁费用也是比较昂贵,很多东西是绑定不能换的!需要谨慎核计;

第二,购物中心的店面优点是人多,缺点是隐形费用比较大,比如某一些购物中心要定期装修,并使用指定装修团队;

第三,这么多店面花眼的时候,不忘初衷,想想最初的想法。

最后,太太坚定还是做咖啡店,因为她真心是喜欢的。

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,多少营业额的店能够卖上多少钱,这也很好的避免了我们过高的出价。

幸运的是,我们最后在一个东南区老牌富人区买到了心仪的咖啡店,成交价格不到十万澳币,其实比我们心里预期的要少很多了,这样有足够的现金流,我们也比较有信心。

04 做生意和国内的种种不同

店面比较顺利地经过了转租约以及交割,路边的座位需申请许可证,酒牌转让等这些过程都是需要专业的律师来做的。

开店之前,市政厅City Council要进行视察,来看看卫生各方面是否符合了要求。

我们在拿到店面后,第一件事情是做一个简单的装修,地板重新铺过、墙面重新粉刷、吧台重新贴瓷砖,再购买了一些精品的绿植挂在墙上,这样一弄,就非常漂亮整洁了。

我们在整个开店过程,以及经营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
说实话,不困难是假的,毕竟语言就是第一障碍。

我们维持了店面的整个员工团队,幸运的是生意一直比较稳定,生活也很快上了轨道。

平时就是我接送小孩上学放学,太太负责开店关店,我们会一起计算开支和收入,商量如何提高营业额,如何配置员工等问题。

和国内比起来,这里做生意就真的不算一个老板。所有事情我们几乎都亲力亲为,比如煎鸡蛋、煎培根、打扫卫生、端茶送水、端盘子、洗盘子、拖地扫地,关了门店以后算钱,给供货商支付账单,每个季度还与会计保持沟通,每周会计算员工开支、发工资、也慢慢学会计算员工和公司的税务问题。

不过说实话,虽然累点,但是生活是有规律有希望的,每天看到孩子放学后开心的回家,周末也有自己的同学圈子聚会,我们其实再累也是值得的!

而且很重要的是,这边做生意法律都很健全,也不太存在走关系、开后门的情况,客人也都比较好沟通,比较互相尊重。我们渐渐也习惯了这样平淡踏实的小日子。

05 今后的挑战

我们其实很快能够交绿卡的申请了,但是又有了新冠疫情。不过我和太太已经是心态比较好了。我们也积极努力的去做一些外卖的生意,渡过这个难关。加上政府的补助,税务局对于小生意有至少2万澳币的现金补助,我们在维州政府也拿到了1万澳币的补贴,加上我们有员工能够申请Job-Keeper,其实经济上是没有什么压力的。

我太太已经渐渐融入这个咖啡行业中来,也能自娱自乐做出一杯拉花很好看的咖啡。

拿到身份后,我也可以再做一些兴趣爱好的事情。生活可能不会大富大贵,但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无忧无虑,就是我们所有的追求了!
发布注释

咨询和申请中心帮助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