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不其然,1月29日《每日电讯》头版用“中国孩子待在家里”、《太阳先驱报》头版用“中国病毒”大肆报道武汉疫情。主流媒体用这种有种族色彩的文字是非常不合适的,我当时就登录change.org (请愿网站),准备发起一个请愿让它们道歉。看到已有华人发起了请愿,便迅速通过微信、电邮、电话开始转发,经过大家的努力,很快请愿人数超过5万。迫于压力,《每日电讯》和《太阳先驱报》先后做了书面道歉和解释。

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更加糟糕,1月底2月初中国留学生开始返回澳洲学校,有些留学生戴上了口罩。澳洲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有人在夏天在公共场所戴口罩,他们感到恐惧和不舒服,有些人开始攻击戴口罩的留学生,把他们的口罩拉下来。
我当时心情很沉重,因为我女儿2019年下半年在香港留学,当时香港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,我担心女儿的安全,天天睡不着觉。我想国内留学生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因为戴口罩被攻击,他们肯定也会非常担心。所以那段时间,我天天在微信群里劝大家不要戴口罩,天天和支持戴口罩的人们争辩。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。

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。3月中旬悉尼开始封城,除了买东西、看病和锻炼,人们已经不许出门。有些人把愤怒朝向了华人,他们认为华人把病毒带到了澳洲。有华人家的窗玻璃被砸、有公共牌上喷写侮辱华人的标语、有华人出门买东西被谩骂和殴打。

这些种族伤害的事件已经是刑事案件,但大家限制在家能提供的帮助有限。一些有名望的华人便开始在主流媒体上写文章,希望政府高度关注同时建议媒体不要推波助澜。疫情后期,这种事件发生率降低,我觉得与华人在主流媒体上的发声有一定的关系。
封城期间,孩子在家上课,我们在家上班,终于有时间做家乡的小吃。以前有想法,但没有时间和动力。现在既有时间又有动力,看着视频做饺子、凉皮、肉夹馍,包子、扯面、羊肉串,应有尽有。

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后院搭帐篷晒太阳,时间不知不觉就这样流过去了。

5月中旬,悉尼疫情逐渐好转,慢慢开始解封,学生返校上学。12月底悉尼北区有个小范围的爆发,但很快就控制住了。大家的生活基本恢复到正常。
圣诞节假期我带着孩子们到海边度假、划船。

2021年2月底,澳洲开始接种新冠疫苗,这时候各种消息满天飞,有些人说疫苗有效,有些人说疫苗副作用大。总的来说大家接种疫苗的意愿不高。
2021年5月初,悉尼东区爆发疫情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悉尼。
6月26日一大早我开车去堪培拉出差,在路上的时候悉尼宣布封城,堪培拉随即宣布悉尼的居民26日下午4点后不能进入。我上午10点到达堪培拉,然后去客户办公室,没有遇到任何麻烦。
但晚上入住酒店的时候,气氛完全改变,我能感觉到紧张的氛围。前台一直在询问我,不肯办入住。我只能和他们的经理进一步交涉,还好出发前我已经在堪培拉卫生部的网站注册,而且我也是这家酒店的常客,所以最后成功入住。
第二天早上开车去客户办公室,刚离开酒店就有一辆警车跟在后面,我慢慢开等着它闪灯或鸣笛,但它一直静静地跟着,直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段,才闪灯让我停下来。警察很客气,但他说话时离我很远,我想他也担心,毕竟我是悉尼的车牌。我解释了我的情况,他挥手让我离开。
晚上回到酒店,看新闻,悉尼的病例爆增,我突然意识到我有可能带着病毒呀,要是感染了堪培拉,我可是罪人呀,一阵恐惧涌上心头。当即决定自己在酒店隔离10天,给客户打电话说我从酒店远程上班,以防万一。
10天的酒店隔离生活倒也不错,牛排、鸡排、鱼排轮着吃,每天晚上都喝得迷迷糊糊。因为这些食物实在不可口,天天想着吃碗油泼面。

悉尼的病例持续爆增,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开始积极组织协调大规模施打疫苗,并缩短2剂疫苗之间的间隔时间。爆增的病例也使人们恐惧,接种疫苗的意愿高涨,很快悉尼成年人的接种率就达到90%以上。
这次封城持续将近4个月,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大,特别是对年轻人精神健康的影响。8月底的时候,新南威尔士州每天有40个孩子和年轻人自残。

10月初疫情好转,悉尼开始逐步解封。鉴于这次封城造成的负面影响,州长给大家保证这次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封城。
2022年初政府又开始推动第三针疫苗,并逐渐取消了与疫情有关的限制措施,国境也慢慢开放。人们的生活基本恢复常态,自由的日子来之不易,我们且过且珍惜!